
-
張高軍
職務:
博士、副研究員
直屬機構:
學位:
畢業院校:
男,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員
主要研究領域:新旅遊行為,新媒體營銷,鄉村振興,區域一體化
畢業院校:
河南城建學院,學士
陝西師範大學,碩士
陝西師範大學,博士
工作/訪學經曆:
2016年7月——至今,太阳集团1088vip
主講課程:
軍事理論、旅遊地理學、民俗與中國文化、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旅遊調查與研究(本科)
海洋旅遊、旅遊資源開發、健康旅遊(研究生)
承擔項目:
[1]主持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項目,41801124,旅遊形象的線上生态鍊研究,2019.01-2021.12,結題;
[2]主持人,教育部國際合作項目(春晖計劃),HZKY20220101,中日鄉村振興的典型路徑比較與經驗借鑒,2023.05-2025.04,在研;
[3]主持人,國家旅遊局研究英才項目,WMYC20151064,基于大數據的單體酒店需求預測研究,2016.01-2016.12,結題,主持
[4]主持人,深圳市社會科學聯合會,深圳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課題,SZ2023C006,深圳打造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研究,2023.06-2024.05,結題;
[5]主持人,廣州市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2020GZYB25,廣州國際形象的文化标識識别及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作用,2020.04-2022.04,結題;
[6]主持人,廣東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廣東省國防教育學會,廣東省國防教育研究課題,大學生國防意識評價與“校軍地”三位一體模式創新”,2022.4-2024.4
[7]主持人,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研究項目(德育專項),2020JKDY004,港澳台僑學生提升民族認同、文化認同與國家認同研究,2021.01-2022.12,在研;
[8]主持人,太阳集团app首页教學調研項目,師生共同體視角下“好教學”的主要特征與實現路徑,2024.05-2025.05,在研;
[9]主持人,太阳集团app首页“甯靜緻遠”啟明星計劃,23JNQMX41粵港澳大灣區的網絡空間生産及其融合效應,2023.6-2027.5,在研;
[10]主持人,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SZTC01鄉村旅遊對鄉村振興的推動作用研究,2018.10-2019.10,結題;
[11]主持人,太阳集团app首页智慧教學應用項目“民俗與中國文化”,2021年9月-2022年9月,結題;
[12]主持人,太阳集团app首页“基于校企聯培的知識遷移能力提升:教學改革與實踐應用”,2019年2月-2021年2月,結題;
[13]主持人,太阳集团app首页智慧教學應用項目“基于雨課堂的《旅遊地理學》教學改革研究”,2018年9月-2019年9月,結題;
[14]第二參與人,新時代紅色基因傳承與陝甘甯邊區旅遊形象重塑研究,21BJY203,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21.08-2024.07,在研;
[15]第一參與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8YJC630248,我國入境旅遊中的旅遊安全氣候,2019.01-2021.12,結題;
[16]第二參與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8CGL022,空間正義視角下的文明旅遊語義解構、學術批判與路徑設計研究,2019.01-2021.12,結題;
[17]第二參與人,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一般項目,GD18CWW09,粵港澳大灣區語言景觀對城市形象構建影響研究,2018.12-2022.11,結題;
[18]參與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671135,中國城市居民出遊空間結構研究,2017.01-2020.12,結題;
[19]參與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組織間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41428101,基于大數據的旅遊流突發性增長/衰減現時預測方法,2015.01-2016.12,結題;
[20]參與人,廣東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重點項目,研究生培養融入雙創意識的探索與實踐,2017.12-2019.12,結題;
[21]參與人,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高水平大學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和實踐——以旅遊管理類專業為例, 2016.12-2018.12,結題;
論文與著作:
[1]Shuyi Liu, Jie Gao, Gaojun Zhang*, Long Cheng & Ruoyu Zhang. How to speak destinations more efficiently: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narration in tourism films on viewer perceptions and intentions [J].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2024. https://doi.org/10.1080/10941665.2024.2400587(JCR一區)
[2]Pan, B., Kerstetter, D., Yi, X., Zhang, G*., Li, R., Gao, J., Shen, X., & Li, G.. A top model of urban resi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China. Sage Open. 2024, 14(4). DOI: 10.1177/21582440241289744(JCR一區)
[3]張高軍,王佳航. 旅遊與人的完善:過程視角下的旅遊本體論分析[J]. 旅遊學刊, 2025,40.
[4]王雨莎,高淩雲,張高軍*. 基于社會圖式理論的目的地形象錯位與調控研究——以丁真現象為例[J]. 旅遊學刊, 2024, 39(6): 101-114.
[5]張高軍,程泷,張若愚,柯景怡. 基于定性元分析的目的地形象演變過程研究[J]. 旅遊學刊, 2023, 38(12): 97-122.
[6]張高軍,楊雙夢,柯景怡,章牧. OGC和TGC照片中的目的地形象分異與合和[J]. 旅遊學刊, 2020,35(12): 52-62.
[7]宋竹芳,張高軍*,李樹民. 黑亦非黑:基于線上數據的黑色旅遊體驗及群體比較[J]. 旅遊學刊, 2019,34(5): 90-104.(人大複印自全文轉載)
[8]Kerstetter D*, Shen X Y, Yi X L, Pan B, Zhang G J*, Li R, Gao J, Li G M. Sources of Happiness: A Mixed Methods Phenomenological Study of Factors Affecting Residents'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Shenzhen, China[J]. Psychological Reports, 2022, 125(1): 167-199. DOI: 0033294120971742(JCR三區)
[9]Zhang Gaojun,Wu Jinfeng,Pan Bing,Li Junyi,Ma Minjie,Zhang Muzi,Wang Jian. Improving daily occupancy forecasting accuracy for hotels based on EEMD-ARIMA model[J]. Tourism Economics,2017,23(7);1496–1514. (JCR一區)
[10]張高軍,吳晉峰,周靖超. 旅遊目的地形象的代際差異比較——兼論代溝理論的3種不同學說[J]. 旅遊學刊, 2017,32(2): 53-64. (人大複印自全文轉載)
[11]張高軍,吳晉峰. 不同群體的目的地形象一緻嗎?——基于目的地形象群體比較研究綜述[J]. 旅遊學刊, 2016,31(8): 114-126.
[12]Zhang Muzi,Li Junyi,Pan Bing,Zhang Gaojun. Weekly hotel occupancy forecasting of a tourism destination,Sustainability,2018,10;(JCR收錄)
[13]張高軍,吳晉峰,曹曉儀,吳寶清. 基于等時/費線的旅遊客源市場空間分異研究[J]. 旅遊學刊, 2015,30(10): 89-98.
[14] 張高軍,李君轶,畢麗芳,龐璐. 旅遊同步虛拟社區信息交互特征探析——以QQ群為例[J]. 旅遊學刊, 2013,28(2): 119-126.
[15] 張木子,李君轶,張高軍. 孰優孰劣:旅遊在線調查與田野調查對比分析[J].旅遊學刊, 2015,30(4): 95-104.(人大複印自全文轉載)
[16] 張高軍,劉淑儀,石碧洋. 新質生産力與旅遊業高質量發展:一個整合分析框架[J]. 旅遊科學, 2025.
[17] 張若愚,張高軍,蔣婧怡,程泷. 旅遊者照片更能提升人們的旅遊意願嗎?——一項基于交叉檢驗的複合研究,浙大學報理學版,2024, 51(5): 636-650.
[18] 張高軍,張若愚,劉卉芸,宋竹芳*. 東秦嶺傳統村落的景觀基因與意象表達[J]. 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2024, 51(2): 234-246.
[19] 宋竹芳,楊梅,張高軍. 基于互動儀式鍊的餐飲社交現象分析——以肯德基“瘋狂星期四”活動為例[J]. 旅遊科學. 已錄用
[20]王金偉,朱竑,宋子千,張環宙,張怡佳,張高軍(共一),雷婷. 共同富裕視域下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科學内涵與理論闡釋[J]. 旅遊導刊,2023,7(2):1-21.
[21]李維航,張高軍*,陳森,邱子健. 粵港澳大灣區旅遊競争力與城市化的耦合協調度及其對地方經濟的影響[J]. 自然資源學報, 2022,37(3): 701-717. (權威)
[22]宋旭妍,彭甜甜,張高軍*.粵港澳大灣區水路客運網絡特征[J]. 熱帶地理, 2022, 42(2): 247-255. (CSCD收錄)
[23]柯景怡, 周子涵,張高軍*. 傳統節點與新型節點: 深圳旅遊流網絡結構[J].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3, 51(2): 47-58. DOI:10.15983/ j.cnki.jsnu.2023104. 中國科協卓越期刊梯隊期刊
[24] 張高軍. 新建跨海通道對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景點可達性空間格局的影響——以港珠澳大橋和深中通道為例[J].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2025, 53(2): 47-58. DOI:10.15983/j.cnki.jsnu.2025109 中國科協卓越期刊梯隊期刊
[25]鄭穎,張高軍*,張若愚. 你還會去武漢嗎?疫情下的共情與旅遊意願[J]. 熱帶地理, 2022, 42(12): 2100-2120. (CSCD收錄)
[26]張高軍,易小力. 有限政府與無限政府:鄉村振興中的基層政府行為研究[J].中國農村觀察, 2019(5): 32-52. (CSCD收錄,人大複印自全文轉載)
[27]張高軍,姜秋妍. 旅遊發展對鄉村振興的促進作用——以川北醉美玉湖-七彩長灘鄉村旅遊區為例[J]. 陝西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47(2): 76-83.
[28]陳森,宋旭妍,張高軍*,張岩君. 基于數量化理論Ⅲ類的網購旅遊産品行為特征識别[J]. 旅遊科學, 2021,35(1): 80-93. (CSCD收錄)
[29]張高軍,李君轶,張柳. 華山風景區旅遊形象感知研究——基于遊客網絡日志的文本分析[J]. 旅遊科學, 2011,25(4): 87-94. (CSCD收錄)
[30] 張高軍. 基于自我民族志的目的地形象演進過程研究[J].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44(4): 64-72. (CSCD收錄)
[31] 張高軍,李君轶,王曉峰,高軍. 驢友網絡信息搜索行為及其對出遊決策影響分析——以西安驢友為例[J]. 幹旱區資源與環境, 2013,27(6): 198-202.(CSCD收錄)
[32] 張高軍,吳晉峰,曹曉儀. 基于空間定位法的大尺度空間認知地圖研究[J].陝西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6,44(1): 102-108. (CSCD收錄)
[33] 張高軍,吳晉峰. 再論旅遊愉悅性:反思與解讀[J]. 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43(1): 50-56.(CSCD收錄)
[34] 胡向紅,張高軍*.虛拟社區人際關系對旅遊行為意向影響的實證研究[J]. 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 2015,31(4): 116-120.(CSCD收錄)
[35] 李君轶,唐佳,張高軍. 慢遊:概念、特征及動因[J]. 思想戰線, 2012,38(6): 118-122. (CSCD收錄)
[36] 張高軍,王曉峰. “文化旅遊圈”視角下的古都旅遊開發——以開封為例[J]. 資源開發與市場, 2011,27(10): 957-960.
[37] 沈宏潔,張高軍*,周雨函. 慢直播受衆的心理過程及其對出遊意願的影響[J].旅遊論壇,2025, 18(2): 58-72.
[38] 張高軍,李君轶,李英俊,畢麗芳. 新時期農村居民出遊限制因素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 河南科學, 2012,30(9): 1399-1402.
[39] 馮娜,李君轶,張高軍.基于因特網的重大事件旅遊客流前兆效應研究——以西安世園會為例[J]. 河南科學, 2013,31(2): 244-249.
[40] 張高軍, 姚丹, 章牧. 智慧教學應用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以“雨課堂”為例[J]. 暨南高教研究, 2020(2): 69-75
參編《旅遊市場調查與預測》(科學出版社2013年出版,李君轶主編)于2015年11月獲得陝西省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2021年,以副主編身份修訂該教材,再版于科學出版社。
指導本科生參與科研,立項國家級、省級大創,獲得挑戰杯一二三等獎十餘項,旅遊競賽類、商業策劃類全國獎項多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十餘篇。
學術與社會兼職
2014年4月——至今,《Tourism Management》,評審專家;
2015年5月——至今,《旅遊學刊》,評審專家;
2017年9月——至今,《旅遊科學》,評審專家;
2020年11月——至今,《陝西師範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評審專家;
2020年7月——至今,《旅遊論壇》,評審專家;
2021年8月——至今,《旅遊導刊》,評審專家;
2023年1月——至今,《浙大學報(理學版)》,評審專家;
2023年6月——至今,《journal of resource and ecological》,評審專家;
2023年7月——至今,《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評審專家;
現任廣東省工業與信息化廳專家庫專家、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專家庫專家、深圳标準專家庫專家、廣東省青年科學家協會基礎科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廣州市黃浦區文化旅遊産業專家庫專家。
其他
獲獎情況
[1]2024年5月獲“深圳市第五屆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2020年9月《深圳城市形象的線上傳播與不同主體的建構與表達》獲廣東省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征文優秀論文獎;
[3]2024年4月獲《旅遊科學》年度優秀審稿人;
[4]2023年10月獲中國旅遊教育合作聯盟“2023旅遊研究前沿論壇”優秀會議論文獎、優秀指導教師獎;
[5]2022年12月獲太阳集团app首页“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理論征文二等獎”;
[6]2022年獲太阳集团app首页“路翔創新創業獎”先進個人;
[7]2021年9月獲太阳集团app首页課程思政教學競賽三等獎;
[8]2020年7月入選太阳集团app首页青年傑出人才第二層次
[9]2019年11月獲中國旅遊研究年會優秀會議論文獎
[10]2019年1月獲太阳集团app首页“優秀本科班主任”榮譽稱号
[11]2018年5月獲得第三屆中國青年旅遊論壇優秀會議論文獎
[12]2018年4月入選太阳集团app首页第五批“優秀青年教師”培育對象
[13]2017年5月獲得中國地理學會旅遊地理專業委員會2017年學術年會優秀會議論文獎
[14]2016年10月獲得中國旅遊研究年會優秀會議論文獎
[15]2015年11月《旅遊市場調查與預測》獲得陝西省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